本文由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 2021-03-24气象部门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可登录这些网站查询

加载中

昨天是世界气象日,气象部门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内容包括延伸期(10到30天)、月、季节和年度的气候趋势预测结论,为气象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气候服务信息。据悉,气候预测结论定期发布,即时更新,公众可登录国家气候中心官方网站和各地气象局网站查询。中国气象局表示,面对社会公众对气候趋势预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充分评估现有气候预测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研究决定,由国家气候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及地市级气象局根据服务需求发布气候预测产品。

图片来源:刘平/摄 资料图

对于“未来几天天气如何”的天气预报,公众已非常熟悉,这属于短期的天气预报。但对于类似“未来一个月甚至一个季节降雨偏多还是偏少”“冬季温度偏高还是偏低”“春耕时节会不会干旱”等问题,则需要气候预测来回答。

记者了解到,我国开展短期气候预测已有5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开展短期气候预测业务较早且一直坚持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过去,我国气候预测产品主要面向政府决策层,为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提供决策依据,近年来随着中国气象局持续推进气候业务能力建设,气候业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已逐步形成延伸期、月、季节到年际的客观化气候预测业务体系,气候预测准确率稳步提升。

气候预测是国际大气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从整体来看,仍处于研究试验和业务应用不断改进的阶段,因此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一般认为,气候预测准确率上限为75%至85%,而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的因子极为复杂,加之对相关机理认识有限、预测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实时数据数量有限等因素,气候预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更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气候预测产品并非告知预测时间内的某一天具体天气情况,而是展示某个天气要素偏离气候态的趋势和程度,例如某地降水较常年偏多或者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公众需客观认识气候预测结论的不确定性,注意结论的滚动更新,合理使用预测结果。

相关新闻

3万米高空“把脉”天气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前夕,记者走访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揭秘如何利用探空气球“把脉”天气。

傍晚时分,多云间晴,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高空气象观测工程师陈建完成探空仪专用电池浸泡,探空仪压、温、湿传感器精度校准,雷达工作频率检查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他换装进入氢气操作间,为探空气球充灌氢气。这个直径约1.5米的“大气球”将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的方式,获取地面到3万米高空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等气象数据。在升至离地3万米左右后,探空气球将自行爆裂,结束自己的探测使命。


评论(0条)

刀客源码 游客评论